一、十大滚球体育app
十大滚球体育app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天津十大滚球体育app中医系,2009年更名为十大滚球体育app。培育出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国家杰青、国家优青、国家百千万工程人选等一批高层次人才。
学科专业:
在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中,中医学科被评为A级。现中医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中医学专业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
十大滚球体育app拥有中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二级学科4个、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7个;拥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个、天津市教委重点学科1个。
教育教学:
学院现有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虚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首批国家级一流课程2门,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1个,市级一流本科课程10门,天津市来华留学英语精品课程1门,天津市教学团队5个,天津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主编行业规划教材2部、行业创新教材2部、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3部;作为副主编编写行业规划教材15部、行业创新教材2部、世界中医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4部。
师资力量:
学院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比(占专业教师总数)达94.3%。拥有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特支计划教学名师、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全国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全国中医药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突出贡献专家、天津市教学名师、天津市优秀教师、天津市高校“学科领军人才”、天津市高校“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天津市“131”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人选、第三层次人选、天津市高校“青年后备人才”等多位高层次教学科研复合型人才。
科学研究:
学院建有天津市现代中医理论创新转化重点实验室、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医医史文献研究中心、航天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等科研机构,形成了中医医史文献、中医标准化、治则治法、中医航天医学、人工智能与医疗设备智能制造等研究方向,先后承担了国家“七五”、“八五”攻关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973”课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多项课题,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等奖等奖励多项,每年举办的“中日中医科学论坛”已成为中日中医药交流的平台。
学生培养:
重视学生培养,举办杏林大讲堂、“晨读经典、夜练技能”、黄帝内经大赛、经典诵读竞赛等学术类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了学生扎实的中医基本功。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学术科技活动,2019年获得全国中医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2021年获得“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医赛道金奖冠军,在国家“挑战杯”、“天堰挑战杯”、“互联网+”等大赛中屡创佳绩。
培养特色:
以“院校+师承”的学生培养方式,多层次育人环节无缝衔接,建立了“院校+导师+学生”三位一体互动及反馈机制。组织传承班和九年制学生拜师,实行本科导师制,践行“读经典、拜名师、做临床、有悟性”的教学理念。
国际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搭建本科生国际交流平台,与泰国崇圣华侨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日本广岛大学、日本金泽大学等大学建立了友好的合作关系,培养和选拔优秀学生参与国际交流项目,如中日樱花科技交流计划项目。每年暑期开展英国诺丁汉大学暑期夏令营、泰国夏令营等大学生国际交流活动。
科研平台:
拥有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育部协同创新中心、方剂学、天津市中医药标准化研究所、天津中医药大学医史文献研究中心、航天中医药联合实验室等30余个科研平台。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天津市青果园大学生创意创业园、天津藏生康健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等8家十大滚球体育app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聘请15位校内外专家和老师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实践基地:
临床技能实训中心:建筑面积7895.2m2。设8个训练中心和1个考核中心;仪器设备3086台,总值2131.4万元。
临床实习、见习基地共45家。其中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建筑面积26万m2,床位2500张,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建筑面积12.4万m2,床位1000张,均为国家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
1、中医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9年制)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高尚的思想道德与优秀的职业素养;具有宽厚的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础和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系统的中医药和现代医学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医疗实践能力;具有运用中医思维和现代科学技术,传承发展中医理论与技术的科研创新的潜能;拥有国际视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具有成为学界领军人物的潜质的中医拔尖创新人才。
专业优势:
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专业,所依托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
培养模式:
采用本博融通的九年一贯制培养。培养过程中将院校教育与师承教育的优势有机结合,强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位论文设计等重点环节。实行贯通设计、分段考核、自主分化、动态管理,在二年级开始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学习指导。各个阶段按照相应的国家政策规定收取学费和发放奖助学金。
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5年):第1、2学年通识教育与学科基础、医学基础与临床医学教育;第3、4学年,临床课程教育。第5学年毕业实习与中医住院医师规培接轨。将部分研究生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下沉至第3-5学年。
研究生阶段(4年):第6、7、8、9学年完成中医住院医师规培、专科培训及跟师门诊,将住院医师规培、临床科研融合。
课程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等基础教育课程,四部经典、方剂学、病理学、诊断学等中医和西医基础课程,内、外、妇、儿等临床课程,综合素养与能力拓展课程,以及英语、科学社会主义等学位课程。
学制学位:
学制9年。学生在达到各个阶段学业要求后,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博士毕业证书、博士学位证书,同时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在各类各级医院、高校、科研院所从事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2、中医学(“5+3”一体化)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系统的中医药学及西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及基本科学研究方法;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学术动态、研究进展;能够从事中医医疗、教学、科研、对外交流、健康传播和中医药事业管理工作;具备自我知识更新,获取专业学术前沿进展和基本分析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
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专业,所依托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
培养模式:
该专业实施分阶段管理,采取“5+3”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按照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学硕士专业学位阶段学习。硕士阶段按照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不同培养阶段按照相应的国家政策收取学费和发放奖助学金。
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主干学科包括中医学与临床医学。核心课程有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
研究生阶段:临床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等临床问题研究能力类课程;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针灸推拿(含康复)、急症等临床实践类科目。
学制学位:
学制8年。完成本科阶段和规培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及培养环节且考核合格,可以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院从事医疗,以及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3、中医学(“5+3”一体化)中医儿科学
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热爱中医药事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和满足国内儿科医疗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强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掌握系统中医学专业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技能,能处理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病、多发病,尤其掌握儿科专业的基本诊疗技能;能够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及文化和健康传播、对外交流的中医学高级应用型人才。
专业优势:
国家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专业,所依托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
培养模式:
该专业方向实施分阶段管理,采取“5+3”的培养模式。本科阶段按照中医学专业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后,进入我校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3年中医儿科学专业型硕士学位阶段学习。专业型硕士教育阶段按照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规定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定执行。不同培养阶段按照相应的国家政策收取学费和发放奖助学金。
主要课程:
本科阶段:本科阶段主干学科包括中医学与临床医学。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学、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儿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
研究生阶段:临床科学研究思路与方法、循证医学等临床问题研究能力类课程;33个月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包括:中医内、外、妇、儿、骨伤、五官科、针灸推拿(含康复)、急症等临床实践能力类的科目,其中包括9个月的儿科专科规培。
学制学位:
学制8年。完成本科阶段和规培阶段规定的全部学习内容,通过规定的全部考核环节以及通过国家中医师医师资格考试后,可以同时获得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中医儿科学硕士毕业证书、中医儿科学专业型硕士学位证书、执业医师资格证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或到各类各级医院从事中医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及管理工作。
4、中医学类-中医学
本专业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技能。具有运用中医思维对常见病症进行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卫生健康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中医学专业实施“大类招生,前期趋同,后期分化”的培养模式,即将现有的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康复学专业、中医养生学专业,按中医学大类招生。第1-3学期,培养方案趋同,学习公共课及基础课。在第3学期末,在学生分化志愿的基础上,参考前3个学期的学分绩点进行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学专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康复学专业、中医养生学专业分化。第4学期,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进行培养。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国家战略与行业发展需求,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和职业素养,掌握中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必要的西医学基础知识、技能。具有运用中医思维对常见病症进行临床诊疗的能力。能在卫生健康领域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方面工作的中医学应用型人才,并为进入毕业后教育奠定良好基础。
专业优势:
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天津市品牌专业、优势特色专业,双一流建设专业,所依托学科为天津市一流学科。
培养模式:
实行中医学类大类招生,采取“0.5+4.5”的培养模式。按照中医学专业本科5年制管理办法执行,完成5年本科学习并考核合格。不同培养阶段按照相应的国家政策收取学费和发放奖助学金。实践环节: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实习等。
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为中医学。核心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伤科学、针灸学、推拿学、诊断学基础、内科学、传染病学、卫生法规、医学伦理学。
学制学位:
学制5年。在修业年限内,合格完成培养计划规定的全部内容,可以获得本科毕业证书;根据《天津中医药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医学学士学位。
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可继续攻读中医学类、中西医结合类及相关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从事行业:毕业后主要在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行业工作。就业岗位:中医师、中医美容师、中医理疗师、大学教师、科研研究员、行政管理员、医药销售代表等。
“发展中医药事业、中西医并重”是我国政府在医疗界制定的基本方针。掌握了与中医学有关的知识和技能,了解中医学科和现代医学发展方向的中医人才是国家和社会当前紧缺的人才,整个社会对中医医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在国家整体政策的指导下,中医的人才必然会供不应求。